首頁>本科生培養
 


    bevictor伟德官网源于1954年錢寶鈞和方柏容兩位教授創建的新中國第一個化學纖維專業,曆經化學纖維研究室、研究所及化學纖維系的建立和發展沿革,于1994年正式成立。學院現擁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以及功能材料(新能源與光電材料)4個本科專業,另設有高分子材料卓越工程師班、複合材料卓越工程師班、和理科試驗班。其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三個專業均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135名,其中正高級45名,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45名,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2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負責人/“973”首席科學家6人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4名,萬人計劃獲得者2名,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才5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青年長江學者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1名,上海市領軍人才、東方學者、曙光學者等85人次。

目前學院有在校生2072名,其中本科生947名、碩士研究生753名、博士研究生372名。自1954年建立化學纖維專業以來,已培養畢業生近10000人。很多畢業生被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著名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錄用,近幾年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近五年深造率平均53.4%,名列同類專業前茅。學院的科學研究充滿活力,與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韓國等國家的著名大學、研究機構有廣泛的國際合作和學術交流。科研碩果累累,近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二等獎4項,省市部級科技獎勵36項;年均發表SCI收錄論文280篇,年均申請專利200項,年均授權專利135項。

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院以培養具有複合型知識結構、開拓和創新精神的人才為目标,在人才培養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多次獲得教育部和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獎。《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和《高分子化學》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高技術纖維》獲得上海市精品課程,《高分子物理》入選上海市一流本科課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第2版)》被評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與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建立的工程實踐中2011年被評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下轄實驗教學中心2012年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秉承了鮮明的人才培養理念,構建了多維度全過程高水平的人才培養模式:

1. 堅持一流教育。由朱美芳院士全面引領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在各類排名中始終保持五星級。六十多年來培養了以美國工程院院士程正迪、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孫剛、喬光華、朱美芳、李新貴、宛新華、朱新遠、彭慧勝等為代表的大批高分子領域傑出科研人才,見證了我國高分子研究的飛速發展。

2. 堅持研教相長。專業在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和功能智能纖維等領域取得的40餘項重大科研成果全部進課堂、進實踐,聚焦提升學生解決專業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專業設有高分子材料卓越工程師班和拔尖創新實驗班,聚焦學生個性化和創新性培養。

3. 堅持産教融合。集聚恒力、恒逸、巴斯夫等行業高端企業優質資源落實學生工程能力、團隊能力、發展能力等全方位綜合素養的培育,面向行業發展新趨勢、新要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全面依照國際一流工程人才标準培養适應未來發展的優秀人才。

4. 堅持纖維特色。培養了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原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季國标院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等為代表的材料和化纖行業領袖人才,以及大批化纖企業精英和創新創業人才,助力我國纖維産業高速高質量發展。


多維度全過程高水平材料類人才培養模式

 

面向新時代,學院的人才培養将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的曆史機遇,聚焦提升教育質量文化内涵,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學科發展方向,以“六個一流”為目标發展高質量的工程教育和培育高素質專業人才。

1.  面向國家需求和科技發展趨勢,立足新材料,充分融合航空航天、新能源、大數據和智能制造等跨學科技術,強化學生多學科交叉和系統創新能力。

2.  面向行業發展和高端人才需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領導力和溝通合作等綜合素質,多舉措激發學生學以緻用、敢為人先的創新創業精神。

3.  面向全體學生和學生終身發展,借助數字新技術推行多樣化、個性化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創造性思維方式培養和多情景下解決複雜問題能力的訓練。

4.  面向全球化挑戰和多元化時代,主動對接國際标準、增進國際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學生國際視野和國際化發展潛力,擴展專業國際影響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