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真理味道,訪百年初心 ——材料學院黨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參觀陳望道故居實踐活動
發布人: 星禧   發布時間: 2022-12-05    浏覽次數:

尋真理味道,訪百年初心1920年4月下旬,經曆料峭寒春終迎百花盛放,陳望道先生把自己關在分水塘村老宅柴房之中,花費兩個多月的時間首譯完成中國第一本《共産黨宣言》。譯本問世,起到了為建黨助航為革命發力的重要作用。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122日下午,材料學院黨委組織黨政班子成員和師生黨員前往位于國福路51号的陳望道居開展“尋真理味道,訪百年初心”參觀實踐活動。

 孜孜不倦 點燃革命火種

陳望道居位于楊浦區國福路51号。這棟小樓的二、三層曾是陳望道1956年到1977年在複旦大學的寓所,它靜靜地伫立在一片綠蔭之中,安靜而莊重,就像它的主人陳望道先生一樣,在這裡我們可以捕捉到關于陳望道先生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做出的重大貢獻,可以找尋到中國革命最初期先輩不懈奮鬥的身影。

學習的第一站,師生走進陳望道故居,通過視頻、圖畫、文物等形式全面了解了陳望道先生傳奇的一生。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陳望道從日本啟程回國,應聘任杭州省立第一師範國文教員。在因從事語文課程改革而引發的震驚全國的“一師風潮”中,他得到了鍛煉和洗禮。1920年初,陳望道因出色的語言天賦和紮實的文學素養,受到《星期評論》的邀請開始翻譯《共産黨宣言》, 精通日語、英語,又有出色漢語功底的陳望道,拿着邵力子捎給他的日文版《共産黨宣言》和李大钊從北大圖書館借來的英文版《共産黨宣言》,當仁不讓地接下了這份重任。陳望道後來回憶:“當時社會上有各種思潮,因為我信仰馬克思主義,所以就答應翻譯了。”自此,共産黨宣言點燃中國革命火種,照亮了革命者的道路。

真理味道打開全新世界

“兩條長闆凳,一塊門闆鋪在上面,白天當桌子;晚上棉被一鋪,又當床”這就是當年開展翻譯工作的簡陋環境。在場黨員同志感懷于陳望道先生專注翻譯誤将墨水作紅糖的精神,更深切地感受到真理味道的強大感召。中譯本《共産黨宣言》一經問世,便在當時的革命青年和知識分子中産生了強烈反響。毛澤東同志就曾說過:“我自己認為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在這期間有三本書對我産生非常大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共産黨宣言》 。”周恩來同志後來和陳望道見面時說:“我們都是你教育出來的。”魯迅說:“這本書譯出來,對中國做了一件大好事。”《共産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為當時的中國推開了一扇亮窗,透過這扇窗,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赓續信仰初心築夢前行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回望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史,正是在真理明燈的指引下我們黨才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通過本次參觀實踐學習,材料學院師生黨員深刻領悟了陳望道先生等先輩們對于真理與信仰的不懈追求表示今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時刻謹記吾輩所肩負的曆史使命和時代重任,練就過硬本領,以堅定的革命信仰和時代擔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撰寫:任鵬貞嚴雨婷       攝影:劉奇任鵬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