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學校進入準封閉管理以來,材料學院黨委積極響應國家、上海市和學校的疫情防控要求,第一時間統籌部署,認真落實相應防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和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展現出擔當作為、共克時艱的良好風貌。
沖鋒在前,争做行動派
戰疫硬仗,黨員先上。學院黨委多次組織召開由黨政班子成員、黨支部書記、系主任等參與的疫情防控專題工作會議,激活教學科研、學生工作、實驗室安全等小組協調機制。全體黨支部第一時間響應“在特殊時期拿出特殊精神、體現特殊擔當”的号召,廣泛凝聚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思想共識,壓緊壓實疫情防控責任。辦公室黨支部注重分工協作、責任到人,多方協調資源解決在校教職工基本生活必需品,做好溫暖“大後方”。儀器設備公共平台黨支部第一時間發出集結令,施鎮江、俞森龍、章宦耀、劉津迅速進校到崗,承擔了平台儀器設備開放運行以及學院實驗室安全巡查任務,全力保障實驗室的安全運行及開放。無機非金屬材料系黨支部注重激發導師在特殊時期的育人作用,通過課題組線上交流活動、“一對一”心理疏導等,将關心關愛傳遞給校内外每一位學生。國重支部多次舉行“線上+線下”研讨,采取“校内小分隊+校外小分隊”協同,順利完成國重“一站式科研信息系統”升級,并在學校相關機關部處的指導支持下,夜以繼日梳理、校對、順利完成2021年年報報送。全體學生黨支部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線上黨課活動,全面凝聚“戰疫”力量。博士第一黨支部帶領全體學生黨員寫下莊嚴的“戰疫”承諾,号召大家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看得出來。材料21級專碩第一黨支部以“學習抗疫精神,緻敬戰役先鋒”為主題,通過講述戰疫故事、深挖榜樣典型,引領廣大黨員将把抗疫精神轉化為堅定的信仰信念。

學院多次召開疫情防控專題工作會議
在學院黨委的部署和黨支部的帶領下,廣大黨員沖鋒在前,無論在線上教學、學生思想引領,還是在校内志願服務和社區疫情防控一線,材料學院教師們築起靠得住的“堡壘”,豎起看得見的“旗幟”,履行着黨員初心使命。學院黨委書記李斌榮家中孩子正值高三沖刺階段,愛人也在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關鍵時刻,他舍小家為大家,第一時間進駐學校,充分發揮“頭雁”作用,靠前指揮學院整體防疫及全局工作。黨委副書記、院長朱美芳院士同樣堅守在一線,她時時詢問校園内外師生的需求,急師生之所想,想方設法解決實際師生困難。朱美芳還面向全體學生黨員作題為“踐行偉大抗疫精神,凝聚科技強國力量”專題黨課,激發青年學子的使命擔當。碳纖維課題組長、複材系黨支部書記陳惠芳老師帶領車間人員堅守崗位,全力保障生産運行,保障國家需求。學院黨委委員、工會主席于俊榮報名參加了松江校區疫情防控教師志願者,承擔11号宿舍樓外志願服務,從聯系配餐、發放防疫物資,到核酸檢測引導,她以一絲不苟的态度耕耘着、奉獻着。材料學院像這樣主動報名承擔志願服務的老師共有21名,其中青年教師超七成。2021年剛剛入職的青年教師黃爍涵感到,參與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是每個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配合駐樓輔導員發放餐食,看似很瑣碎的工作,實則也需要拿出做科研嚴謹的态度,隻有把每個細小環節都做到位,才能真正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剛開始學校進入準封閉管理,我覺得心理有點忐忑的,但是看到李耀剛老師每天和我們吃住在一起,還在朋友圈持續發布暖心推文,我的心情瞬間明媚起來”,羅加貝同學是先進功能材料課題組的一名成員,每天坐等李老師朋友圈更新已經成為了他和組内同學的一種習慣。“疫情,不能限制我們的深入思考”“師生要彼此成就”,看到李老師分享的正能量,看到他在評論中為每一位老師和學生加油打氣,内心在疫情之下的不安也就随之消失了。把學生的冷暖時刻挂在身上,這樣的育人文化早已根植于全體教師心中,“我們可以少吃幾頓,學生們要照顧好”,這些自然流露的心聲,滋養着育人初心,帶給人陣陣溫暖與感動。
學院教師奮戰在志願服務一線
學院教師時刻牽挂着學生
守土有責,耕好責任田
3月14日起,學校全面開啟在線教學模式。材料學院迅速行動,深入組織教學工作研讨,結合課程學習特點,綜合運用騰訊會議、超星學習通、課堂派、課程群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因地制宜提升教學效果。學院成立由黨政班子、系主任、教師代表組成的教學督導組,副院長馬敬紅組織督導組成員進行線上聽課,協同退休老教授把關在線教學資源,做到“時時監控、随時反饋、靈活機動、持續改進、保障教學”,切實保障在線教學質量。如何讓學生在線上亦能收獲滿滿,老師們動足了腦筋,摸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張青紅本學期面向研究生開設《科技文獻閱讀與寫作》課程,結合線上教學特點,他對最新的文獻寫作結構進行分析和點評,并讓同學們解讀文獻,成為主動學習者。張耀鵬、範蘇娜面向本科生開設《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藝》課程,注重多種平台的銜接互動,豐富師生在線上課堂的互動形式。除了理論課程的線上教學形式之外,成功把專業實驗課“搬”到網上,這離不開學院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團隊多年來的教學改革和探索。通過構建“互聯網+”在線教學平台,學院原創性設計和構建了實驗教學新模式,打破學習的時間、空間限制,實現了教、學、考核一體化的在線實驗教學。
材料學院“互聯網+”在線實驗教學模式
按照學校網格化管理的相關要求,黨委副書記莎日娜帶領學生工作團隊第一時間進駐樓棟,承擔起樓棟“大家長”的角色。他們快速掌握樓棟内學生情況、精準解決學生問題、及時高效回應學生需求,全面壓實網格工作責任。專職輔導員于偉男、江琪然已經連續在校奮戰了整整一個月,作為畢業班輔導員,除了要做好網格管理工作,日常就業工作和學生思想引領也須臾不能放松。“已經約好了簽約,學校實施封閉管理,怎麼辦?”面對畢業班學生的焦慮情緒和實際困難,他們第一時間将學校各項“雲就業”舉措告知每一位學生,積極搭建學生和用人單位溝通的橋梁,用好“網上簽約平台”,用專業指導、細緻溝通解決學生就業“最後一公裡”。“疫情不散我不退”,江琪然這句樸實的話語傳遞着材料學院學工團隊堅定的信念和力量。
推動發展,凝聚強動能
疫情形勢的突然變化打亂了原本研究生複試的安排。面對新情況、新要求,學院第一時間成立研究生招生領導與工作小組、複試應急工作小組、複試督查小組及複試巡視組,精準摸排複試專家小區封控等情況,選擇“考生線上、專家線下”的模式,确保各項任務落細落實。“專家進校要提前進行健康觀察”“考生數量多,專家們會非常辛苦”,複試工作開始前,副院長廖耀祖原本還有點擔心。關鍵時刻,學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江莞、李光等主動請纓,克服重重困難按要求完成核酸檢測後提前數日到校,确保複試工作的順利進行。51名複試專家中,“60後”共有9名,他們連續多日吃住在辦公室,以身作則為青年教師樹立了可親可學的榜樣。最終,複試工作圓滿完成,共計470餘名學生參與。“學科的高質量發展,學生是第一位的,我們累一點不算什麼”,老師們如是說。
在副院長楊建平看來,準封閉期間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這根“弦”要繃得更緊。他親自帶隊帶領實驗室安全小組做好實驗室每日巡查,詳細記錄安全台賬。他還組織開展實驗室主題安全教育宣傳月,20餘個課題組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主題教育學習,進一步推動實驗室建章立制,營造“舒、暢、安、美”的實驗環境。
學院還注重将戰疫素材融入思政教育,着力打好疫情防控期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組合拳”。全體輔導員組織召開“同心戰疫 共克時艱”主題班會,結合專業特點、學生思想實際,加強疫情防控政策宣講,凝聚打赢疫情防控戰疫的強大精神力量,确保思想引領不斷線。2021級專職輔導員塞依丁注重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面向本科生開展“博導雲講堂”系列活動,邀請博導班主任圍繞“疫情下自我學習生活管理”等主題與學生進行“雲”對話,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自主學習科研狀态。他還積極發揮團學組織作用,開展“研”路同行系列活動,制作并推動蒙泰課題組等專題展示7期,受到學生歡迎。針對線上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實際困難,專職輔導員吳艾卿注重發揮學業幫扶團隊作用,依托“小講師”圍繞學業咨詢、生涯規劃、專項答疑三個方面制定輔導菜單,為低年級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服務。

面向本科生開展“博導雲講堂”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