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簡介:
陳義旺,南昌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4),入選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6),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017),國家中青年科技創 新領軍人才(2014),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6),江西省突出貢獻人才(2013),江西省 贛鄱英才555工程(2011),德國洪堡獎學金獲得者(1999),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7)。1988- 1992年江西師範大學獲學士學位,1992-1995年江西師範大學獲碩士學位,1996-1999年北京大 學獲博士學位,1999-2003年德國美茵茲大學和馬爾堡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03-2004年新加 坡國立大學化工系Research Fellow。現任南昌大學化學學院院長,南昌大學高分子及能源化學 研究院院長,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委員。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 學基金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中德國際合作項目/面上項目9項、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發 展計劃973前期研究專項等項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其中SCI收錄300餘篇;獲 授權發明專利20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第1完成人2項和第4完成人1項)和江西省技 術發明三等獎1項(第1完成人)以及江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第1完成人),第六屆中國僑界貢 獻獎(2016),獲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2012),指導的7名博士研究生獲江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 文,指導研究生獲第三、四、六、七、十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報告摘要:
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異質結界面穩定性和相純度以及緩沖層界面能級匹配和柔性透明電極等問題是發展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關鍵問題,而活性層晶粒尺寸與晶界連接以及緩沖層界面緻密性是提高鈣钛礦電池的穩定性關鍵。發展可水/醇溶液加工和可拉伸耐彎曲柔性界面納米材料以及碳基或銀網格非铟透明電極是解決有機或鈣钛礦太陽能電池應用的關鍵,解決活性層和界面層的可印刷加工性以及加工過程中相形态變化是有機或鈣钛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的關鍵。本研究圍繞可穿戴柔性材料開展研究,以金屬網格透明電極為依托,開展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溶液加工和可打印性,鈣钛礦太陽能電池溶液加工和可印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