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簡介:
Sybrand van der Zwaag是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傑出教授,他領導着航天工程學院的“新航 天材料”小組。他擁有冶金碩士學位(專門研究金屬輻射損傷),在劍橋大學(英國)獲得博士學 位,研究玻璃和紅外透明陶瓷中的超音速撞擊現象,并成為非晶态金屬領域的博士後。1882- 1992年,他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技術纖維生産商Akzo NV工作,從事芳綸纖維的開發。1992年 ,他回到代爾夫特大學,在材料科學系擔任金屬微結構控制的主席。2003年,他接受了他在 航空航天工程學院的現任主席職位。他的研究包括創造新材料,聚合物,金屬,功能陶瓷 ,特别是自愈材料。他發表了550多篇期刊論文,管理着55名博士生。2016年,他獲得了比利 時蒙斯大學(Mons University)的榮譽博士學位,并獲得了德國、美國、法國和英國的多項學術 獎項。2018年,他獲得了中國1000名人才外國學者獎和清華大學兼職教授職位。
報告摘要:
材料科學有着20多年的曆史,盡管高分子科學對這一領域的貢獻還不到60年,但所有材料類 的發展都隻遵循一種範式,即“防止損害”。這一概念确實行之有效,并為我們帶來了許多 性能遠遠超過自然界的材料。然而,近年來,我們對天然材料中材料進化的基本概念有了更 好的理解,并認識到自然界并沒有根據其抗裂紋擴展的強度來優化其“材料”,而是選擇了 另一種範式,即“損傷管理”。因此,天然材料不是很強,也不是很耐損壞,但它們擅長于 以局部裂縫或劃痕的形式處理意外損壞的能力。自然顯然認為損害是不可避免的,并優化了 天然材料的結構,以應對這種損害并自行修複。在我的演講中,我将展示各種途徑,将工程 材料轉化為能夠從局部機械損傷中恢複的“自愈”材料,并恢複它們的功能或力學性能。雖 然其他材料也将得到解決,重點将是戰略,以重新指導設計概念背後的工程聚合物,并顯示一些物理現象所涉及的。在介紹我對自愈材料的研究之前,我将展示我對芳綸纖維研究的一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