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長學制研究生培養方案
發布人: 星禧   發布時間: 2018-05-23    浏覽次數:

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長學制研究生)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Chemistry

(專業代碼:0805/0703

bevictor伟德官网材料學科源于1954年高分子學科著名學者錢寶鈞教授和方柏容教授建立的我國最早的化學纖維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和拓展,教學和研究領域已擴展到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複合材料等。是我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現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下設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學、納米纖維及雜化材料、功能與智能材料、生物與仿生材料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并建有博士後流動站。學科具有很強的研究和開發能力,近5年來完成了國家、省部級及企業委托研究課題200餘項,獲國家級科技獎5項、部省市科技進步獎2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超過7000萬元。

學科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積極适應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創新發展要求,選題依托于材料領域國家戰略需求和企業委托項目,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應用性,為國家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級科技人才。注重研究生科研訓練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奉行開放式辦學理念,積極融合國内外辦學經驗,與國内和美、英、法、德、日、澳等多所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2015-2017年,研究生年均發表論文42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30餘篇,影響因子大于5.0的論文超過30篇;授權專利150餘項,生均申報專利2項以上。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生均發表SCI論文3篇以上。研究生參加全國挑戰杯、上海科創杯,連年戰績輝煌。

一、培養目标

本學科長學制研究生培養的目标為,培養适應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創新發要求,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嚴謹求實的科學治學态度,勇于創新的工作作風和團隊合作精神,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及獨立開展研究工作能力的人才。

定位于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特别是先進材料及其分子設計與合成、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纖維結構性能及功能改性、生物質材料及循環再利用、納米材料及低維功能材料、光電材料與器件物理,培養能準确把握學科相關領域研究與開發的前沿動态,提出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和科學的解決方案,通過嚴謹的科學實驗和工程實踐,取得具有創新價值的研究成果,具備獨立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發、教學和管理能力的科技人才。

特色是依托材料領域國家和企業委托項目和前瞻性研究開展人才培養工作,注重鼓勵和引導學生在進行學位論文工作時,主動與社會對新材料及其工程的迫切需要的創新要求緊密結合,開展既有學術價值、又有應用前景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學科方向

1、材料物理與化學(二級學科代碼:080501

01 多相高分子材料的凝聚态物理

02 先進材料的分子設計與合成

03 纖維材料的結構與性能

04 新型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物理

05 材料表面的等離子體改性技術

2、材料學(二級學科代碼:080502

01 纖維功能改性及多相高分子材料

02 高性能纖維及增強複合材料

03 生物可降解材料

04 先進無機材料

05 金屬材料及其高性能化

3、材料加工工程(二級學科代碼:080503

01 高性能纖維制備及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加工

02 材料改性及功能材料的制備和成形加工

03 金屬材料先進加工與再制造技術

04 無機非金屬材料成形加工

4、納米纖維及雜化材料(二級學科代碼:0805Z1

01 納米改性聚合物合金材料

02 有機-無機雜化材料

03 納米纖維制備、結構與性能

5、功能與智能材料(二級學科代碼:0805Z2

01 智能凝膠

02 智能聚合物材料

03 智能生物材料

6、生物與仿生材料(二級學科代碼:0805Z3

01 仿生材料的合成及其結構性能

02 仿生材料的成形技術

03 生物醫學高分子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

7、化學(以及學科代碼:070300)

01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02 無機化學

  

三、學制和學分

長學制碩博一體化培養研究生從研究生入學算起,以碩士學位畢業的學制為2.5年,以博士學位畢業的學制為4.5年。以碩士學位畢業的培養年限最長不超過4年,以博士學位畢業的培養年限自轉博士學籍算起,最長不超過6年。

長學制研究生總學分³38,公共課9學分,專業學位課16學分,專業選修課³ 8學分,研讨班1學分,專題系列講座2學分,社會實踐2學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