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bevictor伟德官网選拔賽終審答辯暨展示交流會在松江校區舉行。終審答辯暨展示交流會現場邀請到材料學院王依民,管理學院顧慶良,紡織學院邱夷平,人文學院張怡、秦德君,機械學院毛立民、孫志宏、唐智,信息學院丁永生,計算機學院李鋒,化工生物學院何瑾馨,環境學院高品等12位老師作為評審專家對項目進行評審與現場指導。

(答辯現場)
本屆“挑戰杯”bevictor伟德官网選拔賽曆時四個月,得到全校師生的廣泛關注,共收到申報項目96項,其中本科生45項,碩士生43項,博士生8項;從作品類型來看,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18項,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9項,科技發明制作類69項。經校内專家文本初審、篩選,共選出45項進入終審答辯。
在項目答辯和展示過程中,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學科的項目團隊展示着開展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各項創新成果。環境學院15級碩士研究生戴若彬和他的團隊帶來的項目《螺旋對稱流厭氧生物反應器的研發與應用》,讓評審老師眼前一亮。戴若彬同學從大二就開始接觸該項目,經過幾年積累,目前該項目已進入生産階段。螺旋對稱流厭氧生物反應器的研發通過反應器結構的革新,打破外國公司的技術壟斷。項目發表相關論文9篇,其中SCI收錄7篇,總影響因子達22.749,授權發明專利1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
信息學院16級碩士研究生武秉泓和他的團隊展示了《i-Control腦波控制系統》項目,該項目旨在研發一種以腦電信号為基礎,通過對腦電信号的處理與識别,并将其用于UAV執行單元來實現各場景下的智能化控制。項目已申請發明專利2項。
紡織學院14級碩士研究生陳思和她的團隊帶來的項目《一種用于天然纖維素基紗線的無漿料自上漿方法》提供了一種含纖維素纖維紗線的無漿料自上漿的方法,在低溫體系下對含有纖維素紗線進行表層微量溶解,使紗線毛羽自行貼附,以實現在不使用任何漿料的條件下進行紗線上漿。項目發表EI論文1篇,公開發明專利3項,授權發明專利1項。
據悉,此次通過終審答辯選拔出的12項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将代表我校參加第十五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